1977年,河北农民黄延秋睡着后连续3次
2023/11/19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http://www.csjkc.com/m/
在我们小时候,曾经看过许多特摄或是科幻类的影视作品,比如《奥特曼》,《蜘蛛侠》,《超人》等等,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时,你是否也经常憧憬着能像里面的主人公一样具有多重能力,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呢?
而在那些多重能力中,飞行与瞬移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人真的能够成功做到如同那些主人公那样翱翔天际吗?
屏幕前的你或许会质疑,否定,但在年的河北邯郸,还真有一位农民“做到了”这个奇迹。
他就是——黄延秋。
1.这里是南京?年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二早晨,江苏南京。
清晨的宁静被一声嘹亮的鸡鸣彻底打破,阳光从鱼肚白的天际间渐渐浮现,金灿灿的光辉不久便洒满了这座山川灵秀,古刹琼楼玉宇此起彼伏,气象宏伟的古都的大街小巷。
市民们纷纷起床,洗漱完吃过早饭后便一如既往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谁也没有注意到街边的树荫下正躺着一个衣着干净整洁的21岁青年。
“嘀!”伴随着公交车一阵刺耳的鸣笛声,青年被瞬间惊醒了,揉了揉眼睛睁开双眼后,他随即看到了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大街,大街上还有许多人说着一口他根本听不懂的方言,远处最显眼的店招牌上似乎写着南京饭店,旁边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的大湖。
这里是南京?!我不是在家睡觉么,我怎么来这里了?
正当他心中窦生疑惑与惊慌时,他突然听见了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他赶忙扭头一看,跟前站着的是两个正在朝他微笑,穿着民警制服的男人,想到有困难可以找警察,他赶紧问道:“警察同志,这里是哪里啊?”
“这里是南京。”
“哦,那警察同志,你们能不能把俺送回去啊?俺是河北邯郸肥乡区旧店乡东北高村的农民,叫黄延秋,从来没一个人出过远门,不知道该怎么走。”说着,那青年便挠挠头,腼腆地笑了起来。
那两个男人仍然微笑着望着他:“这样吧,南京没有遣送站,我们送你去火车站给你买张火车票,你拿着火车票坐火车去上海火车站,我们随后就到,然后送你去遣送站住,等你家里人来领你就可以回家了。”
黄延秋
“中,中,谢谢你们,谢谢。”一听到能回家,黄延秋立刻便把所有的疑虑抛之脑后,赶紧一边连声道谢一边跟着他们往南京火车站方向走去。
走了两三百米后,他们便到了火车站,随后,黄延秋便拿到了那两个男人买的火车票,在他们的目送下上了火车。
除了开动时的咔嚓咔嚓声,火车上十分安静,没有人说话,看了看眼前干净整洁的桌椅地面,又看了看窗外飞快掠过的丛林与田地,黄延秋心里一片骄傲。
如今俺居然也能坐上这稀罕玩意了,回去后我一定要好好炫耀炫耀,看还有谁敢瞧不起俺。
南京火车站局部
想着想着,也许是火车的轻轻摇晃太像摇篮,一阵倦意渐渐涌上了他的脑海。
反正还有四个小时,再睡一觉也不迟……
四个小时后,伴随着服务员的提示声,他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扭头一看窗外,火车已经停在了上海火车站内。
出了站后,黄延秋便见有两个穿着白色上衣,蓝色裤子,戴着肩章的民警朝自己走了过来,待到近前,他才发现他们正是四个小时前送自己上车的那两位民警!
他们的脸上仍旧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我们已经在这等候多时了,走吧,我们送你去遣送站。”
等候多时了?难道他们坐的车比火车还快?不管了,回家才是头等大事……
十天后,河北邯郸肥乡区旧店乡东北高村。
河北邯郸地图
针对黄延秋的失踪展开的大规模搜寻已经持续了许多天,都是乡里乡亲,所以当初整个村都加入了搜寻,还报了案,可即便走遍了附近的山林,却还是一无所得。
渐渐地,由于农活耽搁不得,参与搜寻的村民也就越来越少,而他的失踪奇闻也成了整个村里茶余饭后的谈资,加之他是在还没来得及装门,用作婚房的新房里失踪的,于是这段时间,每逢入夜,家家户户都会锁好门窗,生怕这种失踪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村头村委,黄延秋的父亲在办公室里焦急地来回踱步,仔细回想着27日当晚黄延秋睡觉前的种种表现,想从中琢磨出可能得异常,但却还是一无所获,母亲则一如既往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拿着纸默默擦泪,样子好不可怜。
黄延秋(右一)
正当所有人依旧一筹莫展之际,门口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黄延秋的父母一看,一个一直参与搜寻,累得气喘吁吁的乡亲正拿着一份电报在门外站着。
村委会副主任黄宗善赶紧打了杯水递了上去,同时一脸焦急地问道:“人找到了么?”
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水喝光后,那乡亲的脸上随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找到了。”
“在哪?”闻言,黄延秋的父母立即凑了上去,激动得双手都发起颤来。
“应该在上海,这里有一份从上海收容所发来的电报,在农历六月十二上午九点多的时候发到了隔壁辛寨村。”
上海地图
闻言,黄延秋的父母立马接过他手中的电报仔细翻看起来,只见上面确实写着——辛寨村黄延秋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收留望认领,落款时间是7月28日上午9时。
屋子里安静下来,困惑一时间掩盖住了每个人心中的焦急与期待,黄宗善首先看出了问题,开口问道:“这地址怎么写错了呢?时间也有问题——从这到上海一千多公里,坐直快车最快也要22个小时才能到,还要去45公里外的市里搭车,延秋是27号晚上失踪的,距离这封电报上的时间来算根本到不了上海。”
说着,他便怀疑地看了那个村民一眼:“你是从哪里得到这封电报的?”
“村里有个在邮局发报处上班的老乡给我的,之前一直放在辛寨村七八天了,他们查无此人退回了邮局发报处。”
望着那个村民神色老实巴交,看不出来什么异常的脸庞,黄宗善便向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黄延秋父母开口道:“你们先别忙,稳妥起见,我先拍一封电报去那边看看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再做打算。”
“好。”
随后,黄延秋的父母便将儿子的一系列身份信息与特征告诉了在场的村大队干部,经过了两地发报互相确认属实,十九天后,被暂时收容在蒙自路号遣送站的黄延秋终于在乡亲的陪伴下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如今的上海火车站(老北站未找到照片)
2.高登民与高延津回到家的黄延秋并没有得到乡亲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欢迎,特别是当他当众说出自己似乎是“瞬移”到南京的遭遇时,素来传统老实的村民顿时炸了锅,许多人都开始认为他是遭遇了小鬼上身,纷纷对他敬而远之,就连先前与他订婚的姑娘都觉得他古怪取消了婚约,让他一时间伤心不已。
最终,只剩下父母一直陪伴,照顾着他并斥责了那些建议请大师来驱邪的村民。
正当黄延秋以为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种怪事时,谁曾想,仅仅过了一个月,年9月8日(农历七月二十五),他又遭遇了第二次瞬移!
这天晚上,村里开完“大搞生产”群众动员会后,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村民们各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散去,劳累了一天的黄延秋也觉得身心疲惫,回到家后便走进卧室倒头呼呼大睡起来。
事件报道1
没过多久,他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冷意,就像家门口时常吹来的凉爽河风,不过似乎比那个还要冷。
迷迷糊糊中,他开始摸索起本该盖在身上的被褥来——这一摸,他没摸到被子不说,背上居然还传来了一阵宛如睡在水泥地上的坚硬。
难不成?
他赶紧一咕噜爬起身来,眼前的景象顿时令他大吃一惊——他居然躺在上次来过的上海火车站(北站)广场!
黄延秋惊恐地望着黑灯瞎火,不见一人的四周,想到这次应该不会再有人帮忙,自己估计真的要沦落他乡,就算是回去老乡们对自己的排斥也会更大,不由得眼眶一红,几乎就要落下泪来。
事件报道2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就在这时,一阵熟稔的询问声突然传进了他的耳朵里。
他赶紧循声扭头一看,站在自己身后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上一次帮助他离开当地的两位警察同志!
虽然惊异于他们这么晚还在岗位上,但此刻对于他乡未知的恐惧已经胜过了一切,他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当即便央求他们将自己送到第一次回家时协助过自己的部队老乡——吕庆堂所在的40公里外的部队驻地,曾经回去的时候,他只是坐着部队的吉普车去了一次,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
那两人依旧满口答应,还说是吕庆堂首长委托他们在此专门等候,要带他去部队。
随即,黄延秋便跟着他们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直到天色微明,走到黄浦江的渡口时,才坐上了船,之后又换乘了几路公交车,终于在凌晨五点多的时候赶到了部队所在的杜家祠堂(原本是杜月笙家的祠堂,故有此名)。
事件报道3
站在部队的大门前,望着岗哨上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战士手中黑洞洞的枪眼,黄延秋有些心里发怵,便拍了拍其中一个引路的警察的肩膀压着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咱们还是通报一声再进去吧。”
没成想,那两个警察像是没听到他的话一样径直将他拉进了大门里,奇怪的是,所有的士兵竟然都毫无反应,即便黄延秋从他们身边走过,也都视而不见,仿佛他们一行人根本不存在。
就这样,他们三人来到了军区大院吕庆堂的家门口,黄延秋敲了敲门,很快门便开了,开门的是吕庆堂的儿子吕海生。
“你怎么又来了?你是怎么进来的?”“他俩送我过来的,说你爹要见我……诶人呢?”望着吕海生诧异着,似乎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来的模样,黄延秋便想让身后的警察同志为自己辩白一番,可等他转过身去再找那两个警察时,却发现他身后居然一个人都没有!
事件报道4
次日一早,部队便和北高村的村委取得了联系,又因村委和吕庆堂家人的再三担保他不是坏人,于是,第三天一早,吕海生便驱车将黄延秋送出了营区,送到了上海火车站后便给他买了火车票,让他平安回到了家乡。
一路上,雨下得很大,几乎淹没了轮胎,黄延秋的思绪就如同车窗上的雨痕一样一塌糊涂——那两个警察究竟是人是鬼?自己又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来到这里,这一切是梦么?
他掐了一把自己的肉。
“嘶。”似乎有点疼啊。
回到家后,就在他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时,他突然发现自己房间的墙壁上似乎有一行刻上去的字:
山东高延津,高登民!
这是谁的名字,难不成是那两个警察的名字?可他们是怎么知道我住这儿的?要知道他们第一次让遣送站发电报的时候还把我家的地址写成了辛寨村。
难不成他们真是什么未卜先知的外星人?!
由于家里的秋收迫在眉睫,即便如何百思不得其解,黄延秋也只得把这些根本解不开的谜团暂时埋藏在心中,扛起锄头继续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
时光如梭,就在他因农活繁忙快要忘记这两次古怪的遭遇时,同月的20日,他居然又双叒叕瞬移了!
事件报道5
而且这次更加古怪!这天傍晚,当他在大队记完工分,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便突然一阵头晕没有了知觉!
等他再度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在一家宾馆房间的床上,前两次都对他伸出援手的那两个警察同志此刻竟然正坐在他的身边!
“这里是哪?”“这里是兰州,我们两个人背着你飞过来的。”这一次,他们的口音居然都换成了兰州人的口音,说得极为熟练,仿佛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事件报道6
飞过来的?难道说前两次也是?
望着黄延秋难以置信的眼神,他们两人同步地点了点头,随即便温和地笑道:“这次你的旅途会更久一些,我们会带你去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福州,西安。”
“去那些地方干嘛?你们有什么目的?”黄延秋的眼神警惕起来,不过那两人见状,却丝毫不生气,仍旧是一脸和蔼的微笑。
之后的十天中,那两人还真就说到做到,开始依次背着黄延秋飞越了这八个城市游历观光,最后几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而且这一次,他们不再借助任何人的帮忙,径直将黄延秋送回了家中,随后便如同前两次一样瞬间消失了,此后也再没来找过黄延秋。
此后多年,黄延秋的奇幻飞翔之旅一直在肥东县人民心中经久不衰,不过由于交通不畅,也没有多少人来打扰他恢复平静的生活,直到28年后的21世纪,当《走近科学》栏目组慕名而来时,他的大名才走向了全国。
走近科学
3.真相究竟如何?面对着记者,即便已经讲过许多遍,这位已经年近五旬的老人还是将当年的奇幻飞翔之旅毫无保留,眉飞色舞地娓娓道来,记者本着坚持职业道德的精神也开始寻访老人嘴里提到的许多关键地点和人物,比如蒙自路的遣送站和黄宗善副主任以及吕海生。
这一查,记者很快发现了诸多疑点。
首先最大的疑点是黄延秋第一次失踪时由遣送站给村委发出的那封电报——不仅黄宗善副主任说记不清上面落款的时间了——就连当年交涉的一系列电报和所有物证也全都遗失了,而那家所谓的遣送站现在也早已变成了居民区,根本无从查起。
第二,吕海生对于他第二次失踪进入军队营区的事存在异议,认为当时并不是没有人看到他们,而是有人打来了报告电话,并且黄延秋来时,身后只跟着一个穿着不合身的大号军服的男人——很快那个男人就不见了,并且他觉得黄延秋应该不认识部队当时驻扎的地方。第三,当记者请催眠专家来给黄延秋做催眠,期盼他能通过这个追忆出当年更多细节时,虽然当时根据黄延秋的描述画出了高登民与高延津的画像,但当记者实地走访山东时,却并没有发现与这两人相符的山东人。
黄延秋参与催眠实验
第四,最后一次失踪时,黄延秋还声称自己和高延津,高登民一起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逼上梁山》的戏,可当记者翻阅资料时却发现这家戏院因为唐山大地震的影响停业改造,直到79年才重新开业,而黄延秋的失踪都发生在77年。
第五,年12月,当所有的物证几乎均告失效,人证证词也出现了相悖后,记者索性决定抛开一切,带着黄延秋来到了北京市的一家测谎中心,准备对他来一次全面的测试。
北京长安大戏院
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测谎测试——虽然他在开始测试前信心满满,但最后的结果却显示——他并没有通过这次测谎。
面对这样的结果,黄延秋固执的不愿接受,一再坚持自己说的都是真话,并且一定要搞明白背后的真相;眼看采访就要陷入僵局,记者不得不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高级功能研究室博士后李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陈斌,对他进行了有关梦游症方面的脑部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黄延秋的脑部未见异常病变,十分健康。
最终,陈斌医师下达了最终结论——中度偏执。
详细来说就是与患者个人素质以及周围环境诱发有关,患者生活的圈子中,很可能存在对于外星人和UFO非常痴迷的研究者,并且时不时暗示他外星人与瞬移,飞翔这类特异功能的真实存在。
患者因为做农活的过度劳累,加上对上海和南京这类大城市的倾慕,因此有了第一第二次长距离梦游,而第三次城市之间的来回穿梭与观光很可能只是患者在梦游状态下在村子周围转悠了一番。
采访结束时,对于这个观点,黄延秋也基本认同,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显然无法解释黄延秋事件中目击者的证词。那么屏幕前的读者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这场奇幻飞翔之旅的呢?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给文章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