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东振湖塔的风水意义

2023/5/21 来源:不详

塔这一建筑形式本源于印度,最初的功能仅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人中国时并无风水意义,并且是到了魏晋后期才正式有了“塔”的称呼。

但经过在中国长期的发展演变后,塔成为了一种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性特征的传统建筑形式,并与风水理论相结合具备了点化风景的风水功能。

塔在风水中的运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塔为佛教建筑,而佛教本身有降妖除魔的责任,因此塔常常被用作风水中的镇物,镇一方水土、佑一方百姓;另一方面,由于塔顶形如尖锥,类似笔锋,有时便被比附成文笔,点化风景以起振兴地方文运之作用。

明清时期修建的大量风水塔,大都是基于这两方面的目的,依着山形或水势修建。建于水边者,如安庆“振风塔”(明隆庆四年始建),凭栏远眺,波光粼粼;建于山巅者,如巢湖姥山“文峰塔”(明崇祯四年始建),登塔极目,云波浩淼。

以下我们就以肥东振湖塔为例,研究风水塔的地理审美。

“振湖塔,又名潜溪塔,位于肥东县城南湖滨乡六家畈。塔为密檐式砖结构,塔身7层,高12丈,6面立椎形,每层有6个窗户,每窗横楣均嵌有铁浮雕佛像。塔心建螺旋式阶梯,缘梯而上可登塔顶,俯首眺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据塔内文记载,此塔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年)。塔四周无任何建筑。对造塔目的,传说不一。一说是作为辨认六家畈方位和巢湖航行标志;一说是建塔以镇湖蛟,防止湖水泛滥;一说是吴姓为‘文运’而建。塔成,吴姓恰有4人分3科考中,遂说是建塔之验。”

从记载可见,对于振湖塔的造塔目的,有三种传说。这三种传说,可以分别简称为“航标说”、“镇妖说”以及“文运说”。显然,除了航标说外,另两种说法都与风水相关,下面就结合史料来分析三种传说的可能性以及风水说法的地理审美意义。

壹航标说

振湖塔为光绪十八年(公元年)建成,在此之前,六家畈历史上从未成为航运重镇,且六家畈附近即为四顶山,从巢湖上辨认六家畈方位以四顶山为航标就已经非常醒目,再建塔作为航标实无必要。由此可见,以振湖塔作为六家畈航标一说可信度不高。

贰镇妖说

在风水理论中一直都有一种“龙首当镇”的要求。龙本是中国传说中的神话动物,而风水中常将连绵的山体和河流比附成龙脉。龙脉有龙身和龙首,而镇龙首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为了不让恶龙为祸人间,起镇妖的目的;而另一种则是为了固定龙脉,不使其转移,以利地方风水。

下面就分析一下振湖塔是否符合此要求。《肥东县志》记载:“光绪八年,大水,平地水深丈余,淹没人、畜、田、房无数。光绪十四年,大旱,迟稻、棉花全干死。光绪十七年,大旱,水稻不收。光绪十八年,大旱,水稻、棉花不收。”

由记载可见,在光绪八年肥东地域遭遇了百年罕遇的大水灾,而在光绪十四年又遭大旱,光绪十七年、十八年更是连年大旱,这些连续的灾情在古代中国通常都被认为是水妖作祟,水妖在湖则为湖蛟,而修塔镇湖蛟则是理所当然之事。

从振湖塔的地理位置来看,正位于潜溪河口,振湖塔又名潜溪塔,那么建塔目的当与潜溪河相关。杨筠松《撼龙经》说:“凡到平地莫问踪,只观环绕是真龙。“问踪”,指的是山脉走向;“环绕”,指的是水形曲折。

以河流附会蛟龙,正是风水理论的一大原则。振湖塔镇的是湖蛟,那么用潜溪河比附湖蛟,在水口也就是龙首处修塔正符合风水中“龙首当镇”的原则。

叁文运说

除了镇妖之外,受科举人仕的需求影响,明清时期以“兴文运”为目的所修建的塔也非常多。《相宅经纂》有记:“凡都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择其吉,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

需要注意的是,“文笔峰”要高过别山,所以为兴文运而修建的塔通常都是建立在高山之上。比如巢湖之中姥山之巅的文峰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为兴庐州文运而修的塔。

据《合肥县志》记载,文峰塔“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年),至清光绪四年(公元年),由李鸿章动议重修”,此塔的方位在庐州府的“巽”位之上,而塔的名称也为“文峰塔”,可确定是为“兴文运”所修。

反观振湖塔,不仅名称与文运无关,地理位置上也是位于六家畈吴姓聚居地的“辛”位之上,从方位上看与兴文运并无关联。此外,振湖塔四周皆为平地,稍远处的四顶山远高于振湖塔,这些特都与风水兴文运的理念不合。

由此可见,振湖塔为吴姓所立以兴文运实无确凿依据,更可能是吴姓为镇湖蛟而集资修塔,只是塔成后吴姓恰有4人中科,因此才有了兴文运一说,而这与振湖塔的实际修建目的则是相差甚远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振湖塔的实际修建目的以镇湖蛟的可能性为最大,这是古人不了解自然规律,试图以风水来解决自然灾害的例证。但是,从建筑文化角度来看,风水理论是一门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建筑风格的环境艺术。

振湖塔的修建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中人化自然、赋山川以生命的思维特点,依镇妖的风水理论而修建的振湖塔与稍远处的四顶山、塔侧的潜溪河相映成趣;远有青山依依,近有碧水环绕,面向浩淼大湖,登塔极目眺望,更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整个振湖塔与周边的环境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体现出了风水地理上诗意的审美境界。

风水地理的诗景即是“景中有诗”,即人居环境的园林和建筑布局中含有诗的境界。境界就是意象构成的一组联系,而这意象即是艺术的根本,是现实之外的想象。

从风水塔的建筑目的来分析,恰恰体现了在现实功用之外的象征意义,而这种独立于实用功能之外的象征意义就形成了中国塔鲜明的审美特点——以意象为主体的诗意的境界之美。

在风水地理的审美中我们所获得的审美快感是在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中综合感受到的审美体验,而不仅是建筑的实体自身。同理,景观规划、建筑技术的高下,在技巧之外是文化素养的高下。

北宋先天象数学大家邵雍在《观物外篇》中论述“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认为象(即事物自身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生成器(即具体的物质实体),器归于神(即精神)。而在缺少人文修养的建筑者眼中却只有“器”,即物质存在的建筑实体,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仅存单一的功能性需求,与地理、风水毫无联系,考虑不到“神”、“数”、“象”。

通过对振湖塔的考察,可以发现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思想中,建筑物的修建充分考虑了精神与感情的需要,将实体的塔融人自然之中,在建筑的物质与结构功能之外,巧妙地把礼制、人性、民俗、自然等融合为一个整体。

从风水文化视角看重庆巴南刘春墓明北京城中轴线东移,和元大都中轴线脱不了干系!堪舆学中的“山脉”究竟有何奥秘?古温州城屹立千年从未被攻破,其城市选址规划大有讲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