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拳出新拳一群老人让农村娃爱上传

2023/6/4 来源:不详

中国日报合肥6月3日电(记者朱立新)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长临河镇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牛门洪拳”而闻名。兴于清末乱世的这种拳术如今却后继乏人。年起,作为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一群老人开始免费教当地农村儿童练习。对于缺乏课外活动项目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来说,学习武术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又坚强了他们的意志。但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大,也缺乏资金,老人们所有的努力都可谓艰难。今天的《中国日报》头版转二版整版深度报道刊发的《“名拳”出新“拳”》一文讲述了这群老人和孩子的故事。以下是该报道的中文译文。

三年前,8岁的牛伊琳和几个好朋友在安徽农村的家乡一起加入了一个免费的传统武术班。

后来,尽管多数朋友都退出了,牛伊琳还是决定继续学习,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也是为了磨练毅力。

几个招式下来,汗珠子从她的额头冒出,而她正时刻准备着完成下一个动作。

牛伊琳家住安徽省会合肥市肥东县的星二村。由于父母多数时间都在合肥城里工作,周末才能在家陪伴,牛伊琳属于“留守儿童”。但和其他父母离得更远的孩子们相比,牛伊琳又是幸运的。

星二村的人口有近人。一栋砖瓦结构的单层民房内外就是牛伊琳和其他十余个中小学生练习武术的地方。

当孩子们正在练习,瓦房的外面已经聚集了许多围观的村民,多数是老人,他们透过一扇布满灰尘的窗户朝里面看。

一个老妇人将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放在窗台上,对他说,“等你长大了我也把你送过来学。”

指导老师之一的牛守柱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说,“我们的教学面向所有本地孩子而且全部免费。”

一个多世纪以前,牛伊琳的祖先将著名的洪拳发展成了一种具有自家特点的新流派。

77岁的牛和厚是牛门洪拳的主要传承人。他说,“牛门洪拳兴起于清朝末年,那时候,当地人认为他们需要牛门洪拳自保于黑帮强盗。”

主动作为

星二村隶属于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北岸的长临河镇,这里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因为很多商船要经这里驶向长江。

牛和厚说,“在上世纪初,当地商户频频受到河盗和黑帮的骚扰,于是他们求助于牛门洪拳的第二代传人牛洪川,正是牛洪川让牛门洪拳在当地村民中发扬光大。”

牛和厚的武艺是小时候师从一个族叔学来的。在年退休之前,他在当地的一个中学教语文,把练武当作业余爱好。

退休后,他去湖南与儿子一起生活。

“年,我回到星二村,决定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做些努力。”牛和厚说,他在年发起成立了肥东县牛门洪拳协会。

年,在星二小学时任校长张杰的支持下,牛和厚开始为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努力。

“我们一开始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中教牛门洪拳。”牛和厚说,这样的一种尝试对于星二小学来说是全新的。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教学一度从中小学的课程中消失,因为有些人认为练武会让人变得好斗,惹是生非。”他说。

政府支持

牛和厚要将祖先遗产发扬光大的初心也赶上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变化。

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推广实施的通知》,从当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在中小学试点推广武术教育。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

《通知》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据此前新华社的报道,在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负责人说,两年来的实践是成功的。国家体育总局会继续与教育部一道,继续做好武术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推广。

新华社的报道援引中国武术协会前会长高小军的话说,武术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年5月,牛和厚成功将牛门洪拳申报为县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牛门洪拳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拳

肥东县牛门洪拳协会的成员多是牛姓老人,年,他们将牛门洪拳带到星二小学。

牛和厚说,尽管孩子们很喜欢,但是体育课要教的体育项目很多,学生们没有多少时间专门练拳。

年,他带着几个指导老师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教他们牛门洪拳。

牛伊琳每周学三次。她的母亲王娜娜说:“农村的孩子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培养课余的兴趣爱好,不像城里的孩子。指导老师们不仅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免费,所以我很感谢他们。”

同样来自星二村的杨海燕居住在城里,平时和丈夫带着8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她说:“即便是在城里,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学习传统武术的地方。”每到周末,杨海燕就把儿子送回村里学习牛门洪拳。

杨海燕说,发源于朝鲜的跆拳道在中国的城市里倒是很流行,但是这样的课程往往都很贵。

杨海燕一边看着儿子练拳,一边为他18个月来的坚持感到欣慰。

牛守柱曾经是牛和厚的助手,如今是肥东县牛门洪拳协会的会长。他说,“我们有两三个教练,平时有十来个孩子,寒暑假有二十多个。”

这些学生们也不只是空手练拳,还练刀枪棍棒,所用“兵器”是木头做的,每件“兵器”上面都写着几个名字,因为这些年来它们的小主人已经换了好几波。这些“兵器”都是76岁的指导老师牛和发制作的,他学过木匠手艺,也喜欢教孩子们练拳。

“把牛门洪拳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现在基本上就只有我们这些老人会了,如果我们不教,它就要失传了。”打了一辈子光棍的牛和发如是说。

牛守柱说,“因为很多村民都搬到城里去了,有很多的房子空出来,所以我们就在年租了一栋,去年又搬到了现在的房子里来了。”

年,长临河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少年宫,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发展他们的艺术和体育爱好。星二小学至今还没有少年宫。

年,协会成立的那一年,张杰转到了长临河镇中心小学工作,于是牛门洪拳被带进了学校的少年宫。学生们一周可以上两次课。

如今已是长临河镇中心小学校长的张杰说,牛门洪拳的课程前后让该校多名学生受益。他还说,学校有七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牛和厚说,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学武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防身技能。

困难

辞去协会会长职务后,牛和厚专注于校园推广,而牛守柱和牛和发仍在坚持校园外的教学。

牛和厚说,“从三年级开始学,多数学生却只能学三年。”

小学毕业后,多数学生要去县城上中学,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县城的学校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

“所以,在本地传承牛门洪拳是很困难的。”牛和厚认为,尽管如此,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坚持下去。

他说他不用特别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因为他现在的教学是在校园里,而不是在村庄里。

牛守柱说他要确保来跟他学拳的孩子们的安全。“我们要特别注意,尽管他们大多是由家人陪着来的。”

牛守柱说,其他村民也想把孩子送到他这里来,但是考虑到只有老人接送有点困难。

在离教拳的地方一公里以外独居的牛和发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安全。由于他是在晚上来教拳,所以不愿意摸黑骑自行车或电动车。

“要是摔一跤,麻烦就大了。”他说,他在这里教拳完全是不拿报酬的。

牛守柱说,“我们免费教拳,所有费用是由协会自己承担。”

他说,协会的经费大多来自于热心村民的捐赠。另外,政府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

如今还能在家里挥舞20公斤的表演器材的牛和厚说,“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我们就会继续教孩子们,把老祖宗的传统传承下去。”

方文婷、彭梦琦、文际宁对本文亦有贡献。

(英语原文刊登于年6月3日《中国日报》头版转第二版)

来源:中国日报网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