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山游记作者程水葆

2023/5/3 来源:不详

浮槎山,我是久闻其大名,只是一直无缘与之谋面。霜降后首个周末,终于寻个机会与一班文友们一道,抓住秋的尾巴来到它的身旁,零距离欣赏一番它“庐山”的真面目。

浮槎山位于肥东县东部的石塘镇境内,属于大别山余脉,逶迤相连20余里,其山势,峰峦叠嶂、怪石峥嵘、景色绮丽、清幽宜人。主峰海拔米,周遭罗布着九座山峰,在云雾缭绕中,宛如九条形态各异的巨龙,在广袤的原野上腾越、奔驰。

浮槎山的名字,据西晋张华所著《博物志》书中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意思是,早在远古时期,人间与天上、凡人与仙人,关系非常融洽,每年的八月,可以乘坐一种叫“浮槎”的木筏子由海上至天河,而浮槎山,便是这种往来于海上、天河间的木筏子,故有此名。

这种传说,显然“荒怪诞幻”,不足以让人信服。但是,除名字无需较真外,浮槎山,作为一处山环水绕、风景绮丽之所在,一处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撰写的《浮槎山水记》,使之闻名遐迩,成为后来文人墨客与游人经常登临、游览的胜地,倒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此刻,我们置身于它的怀抱。放眼远眺,视野中全是成片的茶园。时令已属暮秋,山上各种杂树皆被季节之手涂抹成金黄色,或深红色,唯其茶树,却像个会保养的“冻龄”女子般,仍处于绿油油的年轻状态。不过,若走近前,那盈盈绿意掩荫下的茶枝上露着的花骨朵和绽开的山茶花,会准确无误向你表明,其实,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后代。

茶园主龚老板告诉我们,这片茶园大约四百余亩,生产出的茶叶名曰“中皖浮茶”,并热情地给我们泡上了一壶,一喝,味道果然非同凡响。龚老板补充道,每年采茶时节,山上来的客人,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一点不夸张,有当地的人,也有外地慕名而来的人。成品茶出来后,尽管价格不菲,一斤要卖到好几百元,然而,供不应求却是常态呢!他面含微笑说着,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

好茶,自然要好水来泡,才能做到门当户对、相得益彰。而对于浮槎山来说,这几乎不是个问题,因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坐落于山顶处的“清浊二泉”(亦称“合巢泉”),便是天下数得着的好水。慕名的我们来到泉边,只见“清浊二泉”为两个相连的泉水池,各池不足方丈,北池方形,水深而清,名曰“合泉”;南池圆形,水浅而浊,名曰“巢泉”。二泉终年水位稳定,久旱不涸,充雨不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属于安徽名胜之一。

说到“清浊二泉”,不得不感谢一个人,即:李端愿,是他首先发现了此泉水。史料记载:北宋嘉佑二年(公元年),李端愿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府治今合肥市),公务闲暇,登临浮槎山,觅见石池乳泉中水,甘冽无比、质量上乘,为此特地罐装了一些,从庐州送给远在京城的同样是品泉论水的专家欧阳修。欧阳修品尝后,极为赞誉,并欣然接受李端愿托请,为其撰写了名垂史册的《浮槎山水记》,浮槎山的名字,自此以后便声名鹊起。

不过,这里须附带说明一下,有人认为《浮槎山水记》是欧阳修游览了浮槎山,饮用过二泉水后撰写的。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理由:《浮槎山水记》原文中讲得很清楚:“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即李端愿)。……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连欧阳修自己都坦诚是李端愿先发现的,你还有必要再抬杠吗?至于,北宋嘉佑三年(公元I年)之后,也就是说,《浮槎山水记》写过之后,欧阳修是否来过浮槎山,饮过二泉水,笔者就不敢妄自菲薄了,而应由史学家们去考证,去定论。

随后,我们又去大王庙转了转。浮槎山又有“北九华”之称,因为当初地藏王曾在此打坐,开辟道场、推崇佛教。据说当年佛教鼎盛时期,浮槎山有过10余处寺庙,最有名的要数甘露寺和浮槎寺,大山庙就是当时的甘露寺,位于浮槎山主峰,“清浊二泉”旁边,是南宋端平二年(公元年),为求老天爷下雨而建立的。

转毕出来,秋阳已挂在了中天,虽说还有许多自然景观没来得及欣赏,可肚内已饥肠辘辘提起了意见。于是,服从当地文友的安排,驱车下山,去饭店解决肚皮问题。

年10月30日

作家简介:程水葆,又名李懿,安徽南陵人,祖籍肥东。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散文集《心田里的足迹》等3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