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前三季度各区县GDP揭晓蜀山增量领跑

2025/4/4 来源:不详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m/

作为安徽省唯一的超大型城市,合肥在年前三季度交出了亮眼的经济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经济总量较去年同期净增.5亿元,名义增速达5.19%。这一成绩使合肥在全国城市竞争中成功超越济南和佛山,历史性跃居第17位。

从产业构成看,第二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增加值达.4亿元,增速8.6%领跑三大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7%,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0.7%,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升级态势。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最大亮点,产量突破92.8万辆,74.6%的增速带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34.3%。

在全市经济版图中,蜀山区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前三季度.8亿元的经济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5亿元的增量彰显核心引擎地位。包河区以.8亿元稳居第二梯队,但48.4亿元的增量与4.86%的增速显示出与头部区域的差距正在扩大。

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点突破态势。庐阳区首次跨入千亿俱乐部,.1亿元的总量较上年增长50.1亿元,与包河区的差距收窄至.7亿元。肥西县以9.5%的增速领跑全市,亿元的经济规模反超瑶海区22.6亿元,跃居第四位。

县域经济格局出现显著变化。长丰县以.3亿元超越肥东县,20亿元的优势逆转了上年同期0.5亿元的微弱差距。该县1.94%的增速虽处全市末位,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4.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达38.8%,为后续发展积蓄动能。

巢湖与庐江的县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9亿元与.4亿元的差距仅0.5亿元,但巢湖凭借更少的人口基数,在人均产出指标上保持领先。两地在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上的差异化发展,为区域经济协调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工业经济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力量。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5.2%的增速创33个月新高,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连续9个月保持30%以上增长,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80%。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前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激增81.9%,每百元营业收入利润增加0.8元。

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升级特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中,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升级类商品增长迅猛,9月限上汽车零售额创16个月新高。文化娱乐消费异军突起,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暴涨.1%,折射出居民消费品质的持续提升。

固定资产投资聚焦新动能培育。工业投资连续13个月保持15%以上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贡献率超%。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呈现43倍爆发式增长,百亿元级重大项目投资增幅达43.4%,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要素保障体系持续完善。9月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3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26.6%凸显金融支持实体力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7.4%,其中工业用电增长15.9%,实体经济活力充沛。

民生福祉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农村居民6.6%的增速快于城镇2个百分点。新增就业18.3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0.5%。

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特征。蜀山区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但肥西、长丰等县域9.5%的增速展现后发优势。主城区与县域经济差距逐步收窄,庐阳区千亿突破与巢湖庐江的紧追态势,共同勾勒出多极增长的城市经济图谱。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突破27%,平板显示产业规模稳居国内第一方阵。互联网服务业连续20个月保持40%以上增速,研发服务、科技推广等领域增长超20%,创新驱动特征日益凸显。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持续强化。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40.3%,直接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全球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开工建设,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人口人才集聚效应增强。常住人口逼近千万大关,年度新增就业人数保持高位。中科大等高校年输送近10万毕业生,科研院所集聚度居中部前列,人才红利持续转化为创新动能。

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房价收入比偏高制约人才吸引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但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提速,为城市能级提升注入新动力。

展望未来发展,合肥正朝着年1.6万亿元GDP目标稳步迈进。通过深化“芯屏汽合”产业布局,加速培育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这座创新之城有望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图文打卡计划#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