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启动

2023/4/9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33.html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探寻包公足迹,聆听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传承包公精神。为汇聚全国包公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包公精神,8月21日,“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合肥政务中心阳光大厅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合肥市政协副主席胡守祝,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友国,肥东县委书记孙良鸿,肥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姚飞等领导,以及研究包公文化的著名专家学者翁飞、戴健、马丽春,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代表等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

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左四)将“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旗授予采访团代表。

本次活动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中共肥东县委联合主办,新安晚报社、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承办,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肥东县融媒体中心、肥东县新闻中心协办。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代表,新安传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传光,新安晚报社总编辑刁广冰,肥东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许高彬,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甘社会,肥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著名诗人许泽夫等领导也出席了当天的启动仪式。合肥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立群主持了启动仪式。

合肥市肥东县是包公的家乡,同时,包公也曾在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等多地为官,在很多地方留下了为官清廉、秉公执法的故事,形成了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包公文化”。为了集聚全国各地的包公文化资源,更好地弘扬包公文化,宣传“包公家乡”肥东县及合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主办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包公诞辰周年之际,举办了此次“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将先后前往广东肇庆、河南开封等地,探寻包公足迹,弘扬包公文化,推介“包公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李友国在致辞中说,包公是肥东的,是合肥的,是安徽的,又是中国的,是世界的。包公文化,首先是廉政文化,又是政治文化,而且是文化的文化。传扬包公文化是安徽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应有的历史情怀和时代担当。“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将推动包公出生成长地与任职地的交流,推动优秀民族传统与当今时代主题的交汇,推动特色文化与地域经济的交融。

肥东县委书记孙良鸿致辞时表示,包公精神不仅铸就了肥东历史的辉煌,在今天依然充满着智慧的力量。近年来,肥东更是借鉴以包公精神为代表的优秀廉政文化,建设集传统文化、生态旅游、廉政教育于一体的包公文化园,擦亮“包公故里”的品牌名片。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底蕴,丰富包公廉政文化内涵,把包公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清晰,提升包公文化的影响力。

启动仪式最后环节,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将“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旗授予采访团代表,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据悉,今天起,包括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记者、省内外包公文化专家学者等在内组成的采访团,将先后前往广东肇庆、河南开封、合肥肥东等地,沿着包公仕履、生活的足迹,挖掘包公故事,弘扬包公精神,让清正廉洁的包公文化在中华大地继续发扬光大,新安晚报等媒体每天也将通过融媒体渠道及时报道采访团的相关情况。

本版稿件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韩诚项磊/文王从启/图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友国:

传扬包公文化是媒体责任

包公是肥东的,是合肥的,是安徽的,又是中国的,是世界的。他出生和成长在肥东,为官后足迹南及广东、北到河北,千百年英名远播,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流传着包公的故事。

包公文化,首先是廉政文化,又是政治文化,而且是文化的文化。包公是我国古代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秉公用权、严明执法的典范,既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认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文化的文化。

传扬包公文化是安徽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应有的历史情怀和时代担当。“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将推动包公出生成长地与任职地的交流,推动优秀民族传统与当今时代主题的交汇,推动特色文化与地域经济的交融,主题好,题材好,策划好。好主题要写好,好题材要做好,好策划要落实好。祝本次大型采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肥东县委书记孙良鸿:

包公精神铸就肥东辉煌

肥东县居皖中腹地,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俊贤辈出。纵览肥东历史长河,孕育了包公文化、红色文化、侨乡文化、庐剧文化等优秀文化,但最耀眼的无疑是包公文化,以及极具时代穿透力的“包公精神”。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不仅铸就了肥东历史的辉煌,在今天依然充满着智慧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他还强调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对腐败“零容忍”。借鉴以包公精神为代表的优秀廉政文化,对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肥东深挖廉政文化富矿,建设集传统文化、生态旅游、廉政教育于一体的包公文化园,真正打响擦亮“包公故里”的品牌名片。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包公诞辰周年,本次活动进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底蕴,丰富包公廉政文化内涵。在此,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宣传报道,共同提升包公文化的影响力。

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合肥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戴健:

要进一步发掘合肥包公文化

作为包公文化的资深研究学者,戴健曾参与筹备合肥包公研究会、赴泰国参加包公遗骨展,也先后多次参加过开封、台湾等地的包公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包公文化的传承,戴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包公一生和合肥、肇庆、开封联系密切,可以说“出生于合肥,成名在端州(今肇庆),扬名于开封”。因多次赴肇庆、开封等地参加包公文化交流活动,戴健认为可以借鉴肇庆模式,进一步发掘和打造合肥的包公文化。

戴健说,肇庆十分重视包公文化的传承,不仅发掘和修复了众多包公纪念场所、举办了包公廉政文化研讨会,还打造了首台包公题材大型音乐剧,不仅让包公的事迹流传,更是打响了肇庆的文化品牌,“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归葬地,更应该重视包公文化的传承,打造合肥市的包公廉政文化。”

为了支持本次“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戴健还特意作了一首诗:你们从包公家乡去,带去包拯桑梓满满的情意;包青天服务过的地方,你们将收获深深的印记。千里因缘,因包公一线牵系;专家团队,和你们同舟共济!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

包公精神传承永远在路上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说,“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千年包公,千年传唱,从包公家乡来,沿着包公仕履、工作的足迹,让世人了解包公,把包公家乡的崭新面貌展现给世人,非常有意义。”

翁飞说,包公在中华历史上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清官,如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包公的一生不仅仅是在合肥,他从安徽走向当时的中央——开封,再到各地任职为官,我们可以借这次活动,前往各地了解包公的人生轨迹,搜集在当地留下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翁飞举例说,在肇庆,包公就留下了“不持一砚归”的美誉,千年以后仍然非常打动人。“另外,饮水不忘挖井人,包公不仅仅是在合肥,在池州,在肇庆等很多地方都打过井,包公与井的故事,采访团也可以在各地深入挖掘。”

翁飞说,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今传媒、文化界的重要任务。包公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之一,更是廉政精神的代表,媒体理应担起责任,弘扬包公文化,“包公精神的传承,永远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