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效应为何这么强2021年超3

2022/12/11 来源:不详

白癜风专家团队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88.html

重磅!合肥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区人口突破万,合肥常住人口逼近千万!

合肥常住人口逼近千万

合肥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今天,合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八大亮点令人瞩目!

一、常住人口总量逼近千万,跃居长三角城市第六。

年“七人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合肥常住人口.99万人,占全省比重由年“六人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5%提高到“七人普”的15.4%。在长三角城市中,合肥人口总量由“六人普”的第9位上升至“七人普”的第6位。

二、全市人口快速增长,新增人口居长三角城市第三。

“七人普”数据显示,相较于“六人普”,合肥10年新增人口万人,增量居长三角城市第3位。年均增长2.3%,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长三角城市群

三、城区人口突破五百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城区常住人口达万人,按照国家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四、劳动年龄人口净增百万,人口红利依然明显。

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15—59岁人口万人,比“六人普”增加万人,占总人口比重68.2%,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

五、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实现倍增,人才更加集聚。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万人,10年增长.8%。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从“六人普”的1.6万人上升至“七人普”的2.6万人,比全国多1.1万人,居长三角城市第4位。

六、城镇人口超过八成,城镇化进程加快。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城镇人口万人,10年增加万人;乡村人口万人,10年减少万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9.5个百分点,达82.3%,高于全国18.4个百分点。

七、三大开发区人口实现翻番。

“七人普”数据显示,高新、经开、新站三大开发区常住人口从“六人普”的58万人增加到“七人普”的万人,增长%,反映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开发区产城融合不断深化。

八、老龄人口占比低于全国。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60岁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3%,比全国低3.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2%,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

合肥常住人口10年增万

“虹吸”效应为何这么强?

据统计,合肥常住人口十年增加.28万人,总量达到了.99万人,超出南京5.5万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五,与第四名的宁波差距也仅为3万多人;占安徽全省的比重也从12.53%上升至15.35%,提升了2.82个百分点。

那么,合肥人口“虹吸”效应为何这么强?

让我们来先梳理下时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合肥是一个人口仅6.06万人的小城市,工业总产值只有万元,规模远不及省内蚌埠、芜湖、安庆等城市。

到了年,合肥还被外界称为大县城,彼时的GDP仅为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80开外。

年合肥全市生产总值.7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GDP总量跻身城市全国20强。

年安徽16市GDP数据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局)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分析,合肥地处中部地区,但又属于长三角,是中部地区距离长三角沪苏浙发达地区最近的中心城市,对接起来最方便,另外其自身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也都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进而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

蔚来汽车世界级智能工厂

牛凤瑞说,安徽人口多,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省会来带动。而且合肥拥有中科大这样实力强劲的大学,科教基础很不错,这也是合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分析,合肥人口增长比较快,和近些年合肥产业发展比较突出有关。这些年合肥的整体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规律,很好地抓住了产业分工与升级路径。产业快速发展,也就吸引了周边地市大量人口流入。

早在年5月,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合肥首次进入了15个“新一线城市”榜单。

▲合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从GDP破万亿到人口总量逼近千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再到位列新一线城市,合肥让不少人看到了这个“黑马”城市的潜力!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双重定位下,合肥已经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综合实力跃居省会城市前十。

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全国首个量子金融应用联盟、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合肥阿里中心正式启用……合肥上半年更是产业利好不断。据悉,全年合肥总投资超3万亿元,重点项目计划也已经发布!

合肥利好!

全国首个量子金融应用联盟成立!还有……

全国首个量子金融应用联盟成立!

4月19日,1年量子金融行业应用生态联盟签约暨首届量子金融创新赛道班开营仪式在合肥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量子金融应用联盟成立。

会上,建银国际、东方证券、中金资本、银联商务4家企业正式加入量子金融生态应用联盟。

量子计算被认作是能带来巨大利益或竞争风险的技术。“量子计算为金融建模、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优化带来的范式转变,意义重大。”

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

4月16日上午,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签约活动举行。

据悉,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推动和争取下,大众汽车(安徽)宣布投资超亿元人民币,在合肥经开区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一期制造基地,预计年产量可达35万辆。

同步启动二期研发中心和二期生产基地建设,并将组建近人的专家团队,建立数字化中心,为旗下新能源产品提供车联网和数字化服务。

合肥阿里中心正式启用

3月30日上午,合肥阿里中心在蜀山区正式启用。

目前,阿里巴巴国际站、支付宝、阿里云、钉钉、饿了么、同城零售、菜鸟网络等十多个业务板块已进驻合肥阿里中心办公,同时阿里巴巴产业社区、盒马鲜生、菜鸟全国智能骨干网核心节点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总投资超3万亿元

合肥1年重点项目计划发布!

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全市年度重点项目发布,一大批重点项目即将紧锣密鼓谋划推进。这将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研究,城市设施完善,人民生活提升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大促进作用,为全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据市发改委消息,《合肥市1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草案》近日发布,全市安排1年投资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个,总投资.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9%、38.6%、12.4%。

涵盖哪些项目?

1.重点项目量质齐增

据了解,1年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个,续建项目个,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占全部计划的72.2%;计划开工项目个,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占全部计划的27.8%;储备项目个,计划竣工项目个。

其中,投资10亿元(含)到亿项目个,总投资.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亿元(含)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0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从投资规模看10亿元以上大项目是全市重点项目投资的主力。

2.产业、民生、环境面面俱到

产业类项目个,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7%、13.2%。

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政府投资类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19.8%。

项目特色

1.科研项目打造创新高地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量子科技园年内竣工,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二期、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年内启动,清华合肥院二期、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持续推进建设。

2.战新产业项目推动经济增长

G8.5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捷敏半导体1C电源管理器件生产线、北斗+5G微波通信科技园计划年内竣工投产;汉柔超薄柔性玻璃基板、国轩三元正极材料、阳光电源智能光伏发电研发生产等项目即将年内启动;协鑫高效光伏组件生产、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基地、12时晶圆驱动芯片等项目稳步推进。

3.服务业项目助力拉动内需

合肥吴山百花盛世花博汇、庐州意库计划竣工,王咀湖北侧中央商务区、车桥里创意文化小镇年内动工,宜家家居广场、宝能CBD-期持续建设中。

4.基础设施项目便捷人民生活

轨道交通4号线、合肥国际人才公寓、合肥九中新校区年内竣工。肥东通用机场、合肥美术馆、淮河路中片区改造启动在即,畅通二环工程、合肥六中新校区、医院(北城)持续建设中。

5.生态建设项目守护绿水青山

三河湿地公园、槐林湿地公园、柘皋河湿地公园年内竣工,巢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钟油坊污水处理厂、芦溪生态公园即将启动,董铺国家湿地公园、肥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建设中。

总结:

合肥,关于未来的想象从未停歇!

在合肥,诞生过无数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科技成为合肥独特的名片!

合肥大城面貌已现,新一线大城市已经在路上,波澜壮阔的画卷刚刚开始。让我们一起为合肥加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