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前8个月公共资源交易成交金额逾260
2023/2/3 来源:不详据合肥日报报道公共资源交易是经济冷热的晴雨表,市场主体活跃的听诊器。9月23日,记者从市公管局获悉,今年1~8月,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成交金额.69亿元,同比增长42.39%,累计吸引家次参与投标,同比增长50.27%,为经济企稳回升作出积极贡献。
“亿字头”项目势头强劲
8月,合肥园博园景观绿化工程三标段施工项目在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招标工作。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骆岗机场跑道以东、黄河路(待建)以北、包河大道以西、繁华大道以南。
合肥园博园项目是骆岗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施工分三个标段招标。此次完成招标的三标段项目,包括绿化面积3.5公顷的海棠湾,绿地面积63亩的芝樱甸,面积10公顷的南入口以及面积4.7公顷的百花园,最终以约3.亿元的价格中标。
今年以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重头戏”不断增多。数据显示,1~8月共完成预算金额1亿元及以上项目标段个,成交金额.1亿元,同比增长46.3%,成交金额占总金额的78.88%。
市公共资源交易部门成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组,创新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容缺受理”,将招标计划公开、招标受理、招标公告发布环节一体化调度,在有关审批手续完成前发布招标公告,力促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
1~8月,我市政府采购项目成交金额73.32亿元,其中,民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标金额53.81亿元,占比73.39%。“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主力军’。”市公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市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压缩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时长,由30日内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同时应用电子印章技术,完善服务系统功能,实现合同网上签订,节省市场主体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打破传统开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限制,解决企业投标成本高、开标时间长等问题。
此外,我市还在全省范围先行试点免收诚信企业投标保证金,助力企业安心、放心、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底,共有家次投标企业通过提供信用承诺免缴投标保证金,涉及个工程建设项目标段,累计免收投标保证金10.27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推行银行保函、电子保函、保证保险等代替现金形式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保证金,进一步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平台“吸引力”增强
我市全力打造“省市共建、市县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各县(市)区、开发区交易平台与市本级交易平台保持制度规则统一、信息系统共享,交易限额进一步提升,交易权限不断扩大,平台承载力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省内其他地市、部委、国有控股企业等交易项目踊跃进场,成交金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85%。
我市还以远程异地评标合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朋友圈”,实现了区域范围内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共享,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远程异地评标驶入常态化发展“快车道”。
8月初,“合肥市年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项目”首次采取三地联合远程异地方式,由合肥市、滁州市和肥东县三地交易平台联合完成项目评审。此次远程异地评标将主副场“1+1”模式升级为“1+N”模式,即由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主场发起,随机产生两个以上交易平台作为客场同步开展项目评审。
据介绍,推进远程异地评标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此举可以实现专家资源共享,促进我市市县一体化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能有效降低评审风险,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记者赵俊松)
来源: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