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小康的滁州号蔚然而深秀乐在山水间

2022/9/24 来源:不详

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m.jpm.cn/article-123588-1.html

航拍滁河司湾段。王锐摄

秋初,气佳景明,驱车摇下车窗,缤纷而多彩的滁州,静静铺展在安徽一隅。

此时,无论是第一次来到滁州的游客,抑或是自小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老滁州人,都会由衷赞叹:“醉美滁州,亭好滁州!”

行走在广袤的滁州大地,从葱郁灵秀的皇甫山到碧波无垠的南、北湖,再到经历过洪水“大考”的滁河,处处都是绿色发展的脉动。

生态环境,是构筑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多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滁州发展始终,绿色已然成为当地最动人的色彩。

在皇甫山国有林场,被树木团团包围着的护林员小屋。王锐摄

那山:

守住的是一方青

作为安徽省第三大国有林场,皇甫山国有林场跨三个县区五个乡镇,总占地13.4万亩。其中,仅皇甫山森林公园,就有植物种类多种,鸟类种,哺乳类动物13种,素有“皖东西双版纳”的美誉。

就是在这样一片山林,有着一批和李志兵一样的护林员,头顶烈日、身御严寒,脚踩泥土和岩石,四季守绿、护绿,默默为这片碧绿苍翠“保驾护航”。

一年天、一片余亩的山林,李志兵的脚步重复走了11年......

今年51岁的李志兵,是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白石咀护林点的一名护林员。年,从厂办企业转岗后,干起了护林工作。

护林员李志兵在林场中巡查。王锐摄

早上6点起床,吃过简单的早饭,穿上印有HFS编号的工服,背起巡山设备和干粮,走向雾气笼罩的大山,这是老李的日常。一人、三餐、四季,这样的生活节奏,老李几乎没有中断过,雷打不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算得上资深护林员的老李,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轻重。在他心里,身为护林员的职责就是把这片林守住,把这片山护好。

护林工作看似走走转转,但在老李心里有一杆秤:细节决定成败,森林防火是大事。所以,他每天必须认真排查,一遍遍巡查,不放过每一处细小的隐患点。

“每天巡山过程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看是否有火情、空旷地方是否有足迹、标注的号树是否还在。”老李说,护林来不得半点马虎。

10多年的护林经历,让老李也成了这片山头的活地图。哪一块有最美的风景树,哪一块有好的绿化苗,全在他心里挂了号,时不时他都会去“过问”一遍。

老李在护好林的同时,还积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每年在病虫害高发的季节,都特别注意观测,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护林员的职责,还包括对管护区域内野生动物的保护,劝导、制止乱捕乱猎、乱采乱挖、烧山积肥等行为。

正因为如此,老李每天步行范围内,既有常规路线,也有随机路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对管辖范围内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这些年,我管护的区域从未发生过任何火灾,连一处火点都未出现过,森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老李拍着胸脯说。

11年来,老李守护的这片青山,山里的树长高了、更密了,山林也愈加挺拔,不知不觉中,老李护林的11载光阴,已经刻进了这片树林的年轮里,周而复始,却又历久弥新。

昔日丘陵山岗地,如今是成片的碧根果林。王锐摄

那林:

种下的是满山“金”

“一屁股,两胯子。”说起过去,全椒县石沛镇大季村村委会主任魏世明形象打趣道,那真叫穷得叮当响。

这种窘境的改变,还要得益于小小的碧根果。

酷暑难耐,记者行走在望不到边的碧根果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绿色消解了大半暑气。只见成片碧根果林绿意盎然,一阵风拂过,弥漫着欣欣向荣的味道。

谁曾想到,就在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丘陵山岗地,老百姓辛苦种点旱粮,也是看天收。近年来,全椒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碧根果产业,昔日并不被看好的外来果树,如今成了当地的“摇钱树”。

年,经过林业专家多次论证,全椒县的山岗地特别适合种植碧根果树。于是,6万亩碧根果树苗陆续在这里扎下了根。

经过5年的等待,去年开始挂果,全县收果吨。“原来都是丘陵地,收益低,一亩元都不到,现在是绿油油的青山。”短短几年时间,如今在魏世明眼里,这一棵棵碧根果树,就是全村的希望。

“过去村集体收入只有元,几乎相当于一个空壳村,现在流转土地元/亩,付给百姓元/亩,剩下的30块钱由村集体管理,全村1.2万亩,这样算下来村集体收入就有36万。”魏世明边算边说。

“其中最实惠的还是咱老百姓。”站在一旁的全椒县绿化办主任陈发军补充道,过去村民多是外出打工,心不定,为啥?家里的地总还是要打理,种点收点总比荒了强,现在流转出去,当“甩手掌柜”,不用再烦神。

陈发军告诉记者,该县于年开始种植碧根果,起步早、标准高,全县现有连片亩以上的碧根果林有6万亩,流转土地为百姓增加了收入,平均下来元/亩,刨去交给村集体的管理费,剩下的全部装进口袋。不仅如此,还带动了就业,全县现有74家企业和大户,平均每家带动劳务用工30人左右。

马国斌查看碧根果长势。王锐摄

“新鲜的碧根果不仅香脆,营养也十分丰富。”种植大户马国斌顺手掰开一粒碧根果递给记者,虽还未成熟,但已经看得出绿色的果壳裹着白色的果仁,颗粒饱满。

实际上,碧根果的最大吸引处在于经济价值高。退伍回来的马国斌,就是靠着种植碧根果奔了小康。

“去年刚进入挂果期,再过3年就将进入盛产期,一亩平均下来能产斤碧根果,以市场行情价25元/斤计算,一亩就是元的收入,去掉成本,每亩纯收益在元左右。按一亩地种10棵,每棵树挂果20斤至30斤计算,一棵树的效益少说也得五六百元。”

马国斌的一笔账,更是算出了大家伙的信心。

如今,村里头的账面上有钱了,村民的事都好办不少。魏世明说,以前要安装排水涵,80元/天,没钱付,只能打白条。现在村里的环境整治,正常每天都有10来个人在做活,都是村里出钱。

“得亏有这碧根果哩,种下碧根,拔掉穷根,一点不假!”看着满眼的碧根果林,魏世明对今后村子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来安县池衫湖风景优美,素有鸟的天堂之美誉。吕华摄

那水:

护住的是一湾绿

滁河两岸,洪水退去的痕迹依旧可见,沿着司湾段一路向前,两岸草木茂盛,河水已归于平静,偶有白鹭翻飞觅食,被洪水浸泡过的迎水坡又孕育着勃勃生机。

“作为滁州的母亲河,滁河已告别过去长期四五类水的境况,现在常年保持三类水标准,沿岸居民重拾水清岸绿的美丽乡愁。”土生土长的南谯区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徐德华说。

眼前的宜人风景,来之不易。

滁河,发源于肥东县梁园镇,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具有防洪、灌溉两大功能。司湾段主河堤17.5公里,今年汛情,上游分洪,加上连续强降雨,滁河水位一度上涨到历史第二高位,超保证水位0.11米。

“前年主堤工程完工,今年迎来这次‘大考’,加固后的滁河大堤,面对流域特大洪水,固若金汤。”徐德华介绍,堤防设防等级为20年一遇。

短短一年多时间,滁河司湾段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污泥浊水,如今碧波荡漾;以前周围居民怨声载道,如今市民慕名而来。

“这里以前的情况,你很难想象得到;现在的优美环境,在当时也是不敢想的。”在徐德华的感慨中,可以侧面了解到滁河治理的巨大蜕变。

明光市跃龙湖。朱农摄

虽然水退不久,但依旧能听着潺潺水声,河堤内测,是绿树成荫、花木掩映的沿河风光带,“一到周末,不少市民来这里散步休闲,跑步锻炼。”徐德华说。

去年,滁州滁河荣获“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湖泊”称号,这是对滁州长期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滁河、打造美丽滁州的最好褒奖。

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更新改造、堤顶道路建设、迎水坡护砌、堤顶房屋征迁……说起治理过程,已经是“老水利”的徐德华历历在目。

“过去堤顶都是泥巴路,也不作为交通道路,在整治过程中,共计征迁余户。”徐德华告诉记者。

“治水不只是治污,更重要的是重构整个水域的生态体系,让水清澈流动起来,让鸟儿、鱼儿、花儿、草儿等动植物‘住’进来,让市民与水亲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徐德华如是说。

在距离滁河60多公里外的来安县雷官镇池杉湖湿地公园,徐德华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早就照进现实。

置身公园之中,碧水环绕、草长莺飞、鸟欢鱼跃,一株株苍翠的池杉矗立水中,伟岸挺拔,最叫人痴迷的莫过于百鸟争鸣,它们或站立枝头,或群起盘旋,好一派群鸟翔集舞蹁跹的田园风光。

“这要归功于多年来的持续性保护与修复,才能有这样优美灵动、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雷官镇镇长朱晓军深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法则,因为在他眼里,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汪瑞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